联系电话:
130-8879-3422
Information dynamic
当前位置:首页 〉 行业动态

画国画时用到的手法有哪些

发布时间:2025-8-26

中国画(国画)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形成了一套极其丰富和独特的技法体系。这些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:

一、 核心用笔技法(笔法)

笔法是国画的灵魂,核心在于如何运用毛笔的中锋、侧锋、顺逆、顿挫、疾徐等来表现物象。

  1. 勾(勾勒)

    • 描述:用线条描绘物象的轮廓和结构。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法。

    • 应用:工笔画中主要用细而均匀的线(铁线描、游丝描等)勾勒;写意画中则用变化丰富的粗、细、干、湿的线。

  2. 皴(皴擦)

    • 描述:用来表现山石、树木的纹理、质地、阴阳向背和体积感。笔锋侧卧,用干笔擦出深浅、粗糙的笔触。

    • 常见皴法

      • 披麻皴:如麻皮下披,线条柔和,表现土质山丘。

      • 斧劈皴:如斧头劈出,笔触锋利,侧锋刷扫,表现坚硬石壁。

      • 折带皴:表现水成岩的层理结构。

      • 米点皴(米芾父子所创):用横卧的毛笔点出大小混点,表现烟雨朦胧的山水。

    • 描述:皴的补充,用更干的笔锋轻轻擦扫,不见笔痕,以增加物象的厚度和粗糙感。

  3. 点(点苔)

    • 描述:用毛笔作出各种形状的点。可用于表现远树、苔藓、山石上的草木,或调整画面节奏,提醒精神。

    • 常见点法:胡椒点、梅花点、介字点等。

  4. 染(渲染)

    • 描述:用含水量较大的笔蘸淡色或淡墨,在画面上染出明暗、层次和色彩过渡。

    • 分类

      • 分染:工笔画中常用,将颜色由浓到淡、由暗到明均匀地晕开。

      • 罩染:在分染或墨底上平涂一层透明的颜色,统一色调。

二、 用墨技法(墨法)

墨分五色(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),通过墨与水的不同比例和运用方式,产生无穷的变化。

  1. 积墨法

    • 描述:由淡到浓,层层叠加墨色。待前一遍墨干后再上第二遍,使画面层次深厚、华滋。

  2. 破墨法

    • 描述:趁前一遍墨色未干时,施加另一遍不同浓度或颜色的墨,使其相互渗化、交融,产生湿润淋漓的效果。

    • 分类:浓破淡、淡破浓、水破墨、墨破水、色破墨、墨破色等。

  3. 泼墨法

    • 描述:将大量墨或色泼洒在纸绢上,然后根据其自然形态和墨韵,因势利导,稍加勾勒点画而成。大写意常用,气势磅礴。

  4. 焦墨法

    • 描述:用极浓的、几乎不含水的墨作画,笔法苍劲,画面干裂秋风,具有强烈的金石味。

  5. 蘸墨法

    • 描述:一笔之中先蘸水或淡墨,笔尖再蘸浓墨,落笔后自然形成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。常用于画花瓣、叶片。

三、 设色技法(色彩运用)

国画色彩观念是“随类赋彩”,并非追求写实,而是表现物象的固有趣味和主观情感。

  1. 平涂:均匀地涂上颜色,不分浓淡。

  2. 渲染(分染、罩染):如上文所述,是工笔画着色的主要方法。

  3. 泼彩:与泼墨法类似,将浓厚的色彩泼于纸上,与墨色交融,创造绚烂混沌的效果(张大千善用此法)。

  4. 浅绛山水: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,敷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。

  5. 青绿山水:用矿物质颜料石青、石绿为主色,色彩绚丽,富装饰性。又分大青绿(色彩浓重,少皴笔)和小青绿(在水墨基础上薄罩青绿)。

四、 构图手法(章法)

国画构图不遵循西方焦点透视,而是采用散点透视或“三远法”。

  1. 三远法(郭熙《林泉高致》):

    • 高远:自山下仰山巅,表现山势的雄伟高大。

    • 深远:自山前窥山后,表现山峦的层层叠叠、幽深莫测。

    • 平远:自近山望远山,表现平缓开阔的景色。

  2. 留白

    • 描述:画面中不画任何物象的部分。它不是空无一物,而是代表水、云、天、气,是意境的延伸,给人以想象空间,是“计白当黑”的哲学体现。

  3. 虚实相生

    • 画面有画处为“实”,无画处(留白)为“虚”;用笔清晰处为“实”,模糊朦胧处为“虚”。虚实相互衬托,形成节奏。

  4. 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

    • 指画面布局的疏密对比要极端强烈,疏的地方极其开阔,密的地方非常紧凑,形成强烈的节奏感。

上一页:详细介绍一下国画中泼墨和破墨的具体操作方法   下一页:画国画时需要注意什么